担心孩子教太乖被欺负?比“打回去”更有效的是这样做
两个海归硕士妈妈、儿童心理咨询师,有好文、好物、好方法,一起让育儿更轻松
欢迎扫码添加我的私人微信▽
我特别理解,因为我也为果果担心过。
果果从小不会主动动手打人,入园后也属于那种特别让老师省心的听话孩子。万一和同学发生矛盾,她会按照要求告诉老师,而不是攻击别人。
但有次我和朋友一起带孩子玩儿,明显就看出果果这种好脾气很吃亏。
两个孩子差不多大,对方一言不合就对果果又打又咬。
果果虽然生气,但知道打人不好,就会跑来告诉我们。
而朋友的第一反应,不是批评自家打人的孩子,是对我说:“你家孩子这样不好,她不会自己解决问题,遇到事儿只知道向大人告状,让大人帮忙。”
我一开始挺无语的。后来转念一想,其实也有道理——
就像我在周一文章里写的,别人怎么教育孩子,我控制不了,教育观念不一致的家长有的是;
孩子以后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,我不可能次次替她和对方理论,她必须有自己应对和处理的能力。
慢
那究竟该怎么办呢?
我在美国上课时,一次吃午饭期间和同学聊起这事。一个已经当妈的同学说:“你可以教孩子Being Assertive啊。” “哦,对对!”一个还未婚的同学立即赞同:“我们小学时老师专门讲过这个。”
Assertive,名词Assertiveness,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词。我回家就开始查,发现这个词在中文里,并没有非常对应和贴切的解释。甚至有些网络词典,说这个词是贬义的。
但我和同学咨询后得知,Assertiveness在国外文化中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词汇,维基百科的解释是:
“一种能够保持自信又不侵犯他人的品质,在心理学和精神治疗领域,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沟通方法,被认为是儿童成长中必备的实用生活技能。”
慢
那究竟该怎么办呢?
攻击型(aggressive)
消极型(passive)
消极-攻击型(passive-aggressive)
自信坚定型(Assertive)
心理学家认为,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自信坚定型(Assertive)——这类人自信心强,有较高的自我价值认同。
他们能坦率而且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、感情、需求、主张,也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需要。
既不会一味压抑自己,也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,最终和其他人形成一种让彼此舒服的关系,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。
慢
那我们该怎么教孩子呢?
我们可以先和孩子说清楚,Assertive是什么(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passive-aggressive略去,只讲三种),为什么这样做比较好。
当发生矛盾的时候,Aggressive 的人只看到自己的需求,Passive 的人牺牲了自我需求,而 Assertive 的人能既尊重自己的需求,也照顾到别人的需求。
为了让孩子好理解,推荐大家用我之前分享过的文氏图Venn Diagrams,真的很容易一目了然:原来Assertive是让我们找到共同点,这种交流方式能让彼此都舒服,也就是中文中的“不卑不亢”。
幼儿园午睡的时候,就算自己睡不着,也不能吵闹、逗同学,会影响别人; 在公共场所,不可以大声喧哗,应该遵守公共纪律等; 乃至儿童性启蒙中说的,告诉孩子我的身体隐私部位,别人不能随意碰触,其实也是边界概念。
“我信息”看似很简单,但在帮助我们沟通上,经常能起到神奇的效果。例如,
比起老公不做家务,我说:“你这个懒虫!家里的事情你从来都不管!”然后开始一顿吵架,我可以说:
“过去一周都是我在做家务,包括洗衣、做饭、扫地、带孩子等等,而你什么都没有做,这让我觉得很累,也没有受到重视,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承担家务,例如从每周六扫地、擦地开始。”
这样的信息传达更加精准,对方听到的不是指责,而是我们的感受和需求,会更加有效。
同样的,假设孩子想加入同学的游戏,可以说:“当你们一起玩儿,我自己玩儿的时候,我觉得很孤单,我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做游戏。”
除了言语上的表达,肢体动作也很重要。
Being Assertive的场合,经常是我们和对方的观点、做法不同,要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,所以不能显得气短。
包括,挺直腰板,站直、坐直,直视对方,姿势放松、没有攻击型,语气温和而坚定,要表现出自信心。
例如,学龄前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怎么办?教孩子——我们要看着对方的脸,理直气壮地说:“住手!你打人是不对的!我不允许你打我!”
花时间·说
有些妈妈可能点进来是想看,“孩子被打怎么办”的解决方法,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一篇《孩子被打了,专家说要打回去?咱不欺负人,但也不能怂!》,大家可以点链接看。
在孩子被打的问题上,我从来不反对还手,我觉得孩子一定要有自卫的能力。但我不会鼓励孩子将暴力作为第一手段。为什么呢?
在西方现代教育看来,“打回去”会阻碍孩子的情商和社会能力发展。因为当遇到矛盾时,这是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法。试想一旦孩子发现这种方法管用,还会思考怎么和人沟通交流吗?习惯了这种模式的孩子,最后极有可能成长为文中提到的攻击型(Aggressive)的人。
4岁的时候,孩子不学沟通,40岁、50岁的时候,遇到问题还是当街打架吗?童年时图省事走的路,都会在成年后加倍奉还。所以,有些环节和教育,是不应该跳过去的。
随着果果不断长大,我看到孩子心智成长的不同需求,从原来聚焦于解决具体问题,更倾向于研究怎么增加孩子的核心实力。今天的文章,和上次的“成长型思维”一样,都是这个路子。
我相信这是一切的根基和前提,所谓成长,一定是先成人,再成才。
花时间:当妈后读研的确很虐,却也让我无比庆幸……
吉吉:我眼中的花时间,读研带娃做公号,比想象中还要虐得多……
美国教孩子从小区分Needs & Wants,给我也上了重要的一课
美国从幼儿园就培养孩子Map Skills,好处竟然这么多!
美国从小教孩子problem&solution,内容和方法都让我意想不到…
孩子表达自己、独立思考离不开的Fact & Opinion,原来是这么学的
孩子在兴趣班上心态崩了,让我重新认识了成长型思维Growing Mindset……
穿了一整年、秋冬凹造型必备的发热保暖衣可反复水洗的绘画本!孩子随便画,只要69元!果果自用超舒适儿童保暖帽、围巾,今冬出INS风纯羊毛新款啦!
把「慢成长」加星标,后台回复“幼儿园”,
看入园、适应、安全、游戏全方位指导!
点“在看”,让更多家长教会孩子非暴力沟通